徐寿波,汉族,1931年9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综合能源工程、技术经济学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徐寿波致力于技术经济学、综合能源工程学、物流工程管理的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31年9月16日,徐寿波出生于浙江绍兴城里的一个小手工业家庭。
1951年1月至1955年1月,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发配电和电力系统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机电研究所工作。
1956年1月至1960年1月,在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综合能源工程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0年9月至1980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综考会综合能源研究室工作。
1980年1月至1986年6月,担任中国社科院技术经济所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技术经济系系主任。
1986年6月至1989年6月,在国务院能源基地规划办咨询研究组担任组长。
1989年7月至1998年12月,在国家计委技术经济所、产业发展所担任所长。
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在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担任院学术委员。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2002年,成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50多年来,徐寿波在技术经济学、综合能源工程学、物流与管理四个学科领域共取得理论和应用成果449项。
1962年,徐寿波首次建议并负责起草中国第一个《技术经济》规划纲要,1963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采用。
1977年,徐寿波首次建议并负责起草中国第一个《能源科学技术》规划纲要,1978年被全国科学大会采用。
1982年,徐寿波提出“能源翻一番保经济翻两番”。
1993年,徐寿波首次建议并负责完成“金海工程”。
2004年,徐寿波首次提出中国“物流科学技术”体系。
2005年,徐寿波提出“大物流论”。
2009年,徐寿波提出“商品物流新理论”。
2012年1月,徐寿波提出实现“五个现代化”应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新目标。
[主要论著]
截至2011年3月,徐寿波发表论文200多篇,著有《技术经济学概论》《技术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专著。
[科研获奖]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徐寿波有50多项成果获奖,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计委和北京市等各种奖励,其中获得科技进步奖9次(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一等奖1次、省部级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徐寿波亲自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26名。
[教育理念]
徐寿波认为,搞科研必须要创新,要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一方面理论上要有创新,另一方面实践中要有用。科研人员要珍惜良好的科研环境,突破固有思维,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展创新工作,科学创新肯定是靠脑子想出来的,但并不都是在工作时间里想出来的,随时随地利用脑子想问题创新,这是科学研究工作最大的特点。
【社会任职】
徐寿波担任国家科委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专业组组员,国家科委可燃矿物综合利用专业组组员,国家科委煤炭气化和液化专业组组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届专家委员会委员,能源部高级咨询委员,中国技术经济、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能源基地研究会干事长,北京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顾问,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顾问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
【人物评价】
徐寿波是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中国综合物流工程学研究的开拓者。
徐寿波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物流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