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良

  • 专家姓名:徐进良
  • 职务职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能源材料、储能材料、热物理与材料和化学交叉学科
  • 擅长领域
  • 工作单位
详细说明

徐进良,1966年生于安徽省东至县。1985-1995年间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1995-1997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1997-2002年间在美国从事访问研究。2002年以科学院百人计划身份回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创建微能源实验室,并担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调入华北电力大学,先后任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及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现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副主任,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6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Alternative Energy副主编、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特邀编辑等多个国际杂志编委。获2012年ASME J. Heat Transfer最佳论文审阅人,2014年获国际Eni Award奖提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杂志论文300篇,他引5000次,单篇SCI最高他引300次,H因子40。发表的期刊包括Nano Energy (IF为16,3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IF为9), Applied Energy (IF为8, 4篇)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国际传热传质杂志30篇,国际多相流杂志(10篇,力学领域权威期刊)、Energy等,Nature子刊等。合作英文专著2部,连续五年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召开2014年国际传热研讨会(北京),微流体系列国际会议(英国)、传热及能源利用国际会议(英国)共同主席4次,做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30余次。

围绕动力工程多相流,与材料和化学交叉,研究大型动力设备采用微纳米技术的多尺度科学,服务于大型燃煤火力发电节能减排、太阳能热利用、及微能源系统等。主持科技部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及大型专利转让及产业化项目。2010年起创建了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微能源系统、流型调控换热器及低品位能源发电、海水淡化、超高参数二氧化碳发电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入选科技部重点成果推荐,在科技日报上做了报导,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精选论文,2013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参与人获6项其他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研制的LED冷却器获得北京市新产品金奖,流型调控换热器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并获2017度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和河北省电力设计勘探设计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海水淡化的推广应用、产业化。 


【人才称号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2.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3.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6.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学术兼职

1. 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 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4.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供热装备委员会专家委员

5. 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6.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

7.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8.  Recent Innovation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编辑

9. 国际杂志Alternative Energy 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

10. 国际杂志 The Open Thermodynamics Journal 编委会顾问委员(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11. 国际杂志 Frontiers in Heat Pipes 编委会委员(Editorial Board)

12. 国际期刊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特约编委(guest editor)

13.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离子体与燃烧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15. 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

16.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学术委员会委员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学部力学学科,材料与工程学部工程热物理学科会评专家。

18. 教育部长江学者会评专家

19. 教育部科技奖励会评专家

20. 科技部973项目,国家研发计划项目会评专家

21. 北京市各类人才项目、科技项目会评专家

22. 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人才项目、科技项目通讯评议及会评专家。

23. 科技部973项目跟踪专家


【国际会议主席、及大会/特邀报告

国际会议大会主席:

[1] Xu Jinliang,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Symposium, 2014.5, 大会主席,北京(会议规模400人,部分论文入选Appl. Therm. Eng.杂志)

[2] Xu Jinliang, 4th Micro and Nano Flows Conference, 2014.9, 大会主席团成员,英国伦敦

[3] Xu Jinliang,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Symposium and Heat Powered Cycle Conference 2016, 2016.6, 共同大会主席,英国伦敦

[4] Xu Jinliang,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luids an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2017.12, 共同大会主席,中国宁波


大会及特邀报告

1. Xu Jinliang, Modulation of phase distribution for heat transfer systems: effect of micro/nano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Material & Engineering, San Diego, USA, 7-9 Feb, 2018 (大会报告)

2. Xu Jinliang, Wettability control for the modulation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luids and Therm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17-19 December, 2017

3. Xu Jinliang, Bonic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for heat exchangers and heat pip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 Transfer(ISHT9) Beijing, China, 15-19 August, 2016

4. Xu Jinliang, Bioinspired micro/nano structure for heat pip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Heat Transfer and the Heat Powered Cycle 2016,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ottingham, UK, 26-30 June, 2016

5. Xu Jinliang, The bionic mastoid process by nanosintering makes vapor chambers independent of gravity,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ionic Engineering, Ningbo Campu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21-24 June, 2016

6. Xu Jinliang, Micro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with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Solar PACES Workshop on Solar Fuels, Xi’an, China, 9-12 December 2015 

7. Xu Jinliang, Micro to macroscale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by the phase separation concept,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Symposium 2014, Beijing, China, 6-9 May 2014

8. Xu Jinliang, Micro and multiscale structure with application to low grade energy utilization,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Micro and Nano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8-12 October 2013 

9. Xu Jinliang, Low-grade energy utilization for ORC system, UK-China Energy Forum,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17-19 February 2013 

10. Xu Jinliang, Temperature-dependent performance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different p-doping level in the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using a self-heating model,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 Transfer, Beijing, China, 21-24 October 2012 

11. Xu Jinliang, Multiphase flow pattern modulation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low grade and renewable energies, The 4th Sino-Thai Workshop on Renewable Energy, Tianjin, China, 13-15 May 2012 

12. Xu Jinlia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optimization during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11 Project’-Coal Conversation 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Base, Beijing, China, 9-10 April 2012 

13. Xu Jinliang, Gas-liquid flow pattern modulation by the phase separation concept for vertical upflows,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wo-phase Systems for Ground and Space Applications, Beijing, China, 17-21 September 2012 

14. Xu Jinliang, Flow pattern modulation concept for multiphase heat transfer applications,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phase Flow, Heat Mass Transfer and Energy Conversion, Xi‘an, China, 26-30 October 2012

15. Xu Jinliang, Boundary condition, an old but not well solved problem, liked from nanometer to macroscale, 3rd Micro and Nano Flows Conference, Thessaloniki, Greece, 22-24 August 2011 

16. Xu JL, Active control of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micrisystems by seed bubbles, Fifth International Topical Team Workshop on Two-Phase Systems for Ground and Space Applications, Beijing, Chian, 2010-09-27 

17. Xu JL, Thermal control of microsystems by seed bubbles,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phase Flow, Heat Mass Transfer and Energy Conversion (ISMF2009), Xi'an, China, 2009-07-12 

18. 徐进良,现代热力学理论在热功转换上的应用,第一届非共沸工质研究高端论坛,天津,2017年11月17-18日

19. 徐进良,洁净发电与绿色能源,上海研究生学生论坛,上海,2017年10月20日

20. 徐进良,热管蒸发器和冷凝器润湿性匹配切换核化与对流两类传热模式,第十五届全国热管会议,重庆,2017年9月22-24日

21. 徐进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应用,产业技术前沿大讲堂,北京,2017年8月22日

22. 徐进良,蒸发器和冷凝器润湿性匹配调控热管核态与对流传热机理:纳米结构表面效应,中国力学大会,北京,2017年8月13-16日

23. 徐进良,相变传热装置多尺度协同性及构造,2016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中国,广州,2016年11月11-13日

24. 徐进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关键科学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高端论坛,中国,西安,2016年4月7-8日

25. 徐进良, 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研究,江苏省流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南京,2016年4月5-6日

26. 徐进良,抗重力热管研究进展,第九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中国,厦门,2015年11月9-13日

27. 徐进良,低品位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第十二届全国余热回收再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苏州,2015年10月22-24日 

28. 徐进良,相变传热多尺度协同性及多尺度构造,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中国,西安,2014年11月1-3日

29. 徐进良,锅炉余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合肥,2014年11月18-20日

30. 徐进良,新能源研究进展,“新能源转换与控制”学术报告会,中国,深圳,2013年11月16-17日

31. 徐进良,微纳尺度及跨尺度多项界面控制理论与技术,Workshop on Micro-nanoscal Fabrication and Energy Transport in Nanostructures,中国,南京,2013年1月3-4日

32. 徐进良,锅炉烟气低温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铁道车辆热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中国,兰州,2013年12月20-21日

33. 徐进良,Bubble actuator for Micro/Nano fluidics,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天津,2013年11月3-6日

34. 徐进良,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重大需求及科技问题,2011压缩机技术学术会议,中国,合肥,2011年12月1-3日

35. 徐进良,种子汽泡传热原理与技术,第十二届全国热管会议,中国,深圳,2011年11月1-3日

36. 徐进良,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第16届全国热力学分析与节能学术会议,2011年8月26-27日

37. 徐进良,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基础研究,“热学新概念”泰山学术论坛,中国,泰安,2010年10月8-9日


收藏

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信认】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更多>该企业最新智库